近年来,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,各地建立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。然而,4月16日,记者来到贵阳市高新区的大学生创业园采访,发现大学生创业之路并不平坦。
未来“企业家”的烦恼
“这是我们公司给移动做的综合管理系统后台,我们还开发了苹果的应用软件等系列产品。”眼前的80后“老总”罗永进拿着一台笔记本耐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他们公司的主打产品。3年前,23岁的罗永进还是贵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。如今,他已是贵州乐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,当身边很多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奔波和迷茫时,他和4名“80后”同学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创业团队,开始了自主创业之旅。
2009年,他和4名校友萌发了创业愿望。为了创业理想,他们放弃了稳定、体面的工作,共同创建了这家公司。几个年轻人夜以继日,希望研发出一个优秀的行业搜索引擎产品。从高薪到零薪,最困难的时期,几个人连工资都开不起。
当年4月,罗永进在报纸上看到了贵阳市即将创办“大学生创业园”的消息,他主动联系到了高新区管委会,在填报了申请后顺利入驻园内。创业园一方为他减免了房租,还送来了几单生意给他。罗永进的公司很快有了起色,扩展了营业部、技术部,有了40多名员工。
3年来,公司不断扩大规模,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。“以前以为只要有好技术、好产品,并且有市场前景,就可以开始创业。”罗永进说,现在发觉企业经营所需的法律、金融、管理等知识同样匮乏。罗永进现在每天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和员工打交道,协调各种关系。“我对投融资、财务管理等方面也实在一窍不通,天天都在焦虑。”更令他发愁的是,很快高新区对他的相关优惠政策就要到期了,对未来的路,罗永进觉得压力“相当大”。
缺乏“主动”意识
同罗永进相比,同样选择进军it行业的闾凡兵则要轻松许多。“我们公司预计今年产值要突破300万元。”他信心十足。2008年,从贵州大学毕业的闾凡兵带着3名技术“死党”组建了贵州信安达科技有限公司。入驻园区之初,闾凡兵也和其他大创园的企业一样,在房租、水电及税收方面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。闾凡兵告诉记者,3年后,他们的企业完全可以 “单飞”。
闾凡兵的企业在高新区扶持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企业面临的问题,“团队不懂得找市场,不懂得做营销”。在完成企业正常经营业务的同时,闾凡兵特别注重园区不定期举办的政策信息、投资方向等学习培训。园区送来的相关产业政策文件,闾凡兵都要读一遍,几年下来,他觉得自己身上越来越有“政策味”了,这也让他受益颇深。去年,他敏锐地抓到了贵州军工企业安全u盾需求旺盛这一市场机遇,公司在短短3个月内就推出了新产品。“这个产品预计市场需求在2万个左右,现在有几家大企业主动找到我们谈了。”与此同时,他们还抓住很多企业入驻大创园的机遇,拿下了几家企业安保系统的大单子。
“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往往几个都是技术人员,缺少财务、市场人才。我认为,关键是要主动,不断学习,提高自己,完善现代企业各项制度、机能。 ”闾凡兵告诉记者。
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并不高,与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不可同日而语。相关资料显示,在发达国家,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%~30%,而国内大专院校的创业率却不足2%。
记者从贵阳市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,近年来,高新区管委会制定出台了《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》等扶持政策措施,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;开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注册绿色通道、实施税收优惠、给予房租补贴和会展补贴。同时,联合社会力量,完善创业服务。从创业指导、资金扶持、金融合作对大学生创业工作予以了强有力支持。